新闻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潘家荣:算力之后,谁是AI赢家?
踏入九月中旬,市场焦点再次集中于人工智能(AI)。过去数週,AI板块虽然曾因估值忧虑而反覆,但近期一连串重磅消息,令市场气氛明显回暖。当中最瞩目的,莫过于 Oracle 公布季度业绩后,股价盘后一度暴涨40%,最终高收超过三成。背后的原因,不只是业绩数字,而是其「剩馀履约义务」(RPO)出现爆炸性增长,高达 4,550亿美元,远超市场预期。
市场消息指 OpenAI 或已与 Oracle 签下价值 3,000 亿美元的合作协议,用于数据库与算力支援。虽然外界对 OpenAI是否有能力支付如此庞大金额仍有疑虑,但这一动向反映了一个关键讯号:全球 AI 基础设施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。
AI 由概念走向商业化,首先受惠的是基建供应商。NVIDIA、Broadcom、以及近期急升的 NBIS、CRVW,均因接获大型 AI客户订单而受追捧。当中不乏来自 Microsoft、OpenAI等巨头的「提前数年预订」,以确保未来拥有足够算力。这场算力争夺战带来一个重要启示:AI的发展已经不再停留于软件层面的概念,而是切实推动了晶片、数据中心与云服务的爆炸性需求。
然而,真正能决定这场浪潮走多远的,不只是基建,而是应用。基建虽然需求庞大,但需要不断投入资本支出,盈利释放往往较慢。相比之下,应用层公司更能体现「可扩展性」优势,一旦找到有效场景,规模化複製的速度与盈利能力往往更强。例如Palantir(PLTR)近年凭藉其 AI 平台成功转化为实际收入与现金流,股价稳守高位。另一例子是医疗 AI 公司 TempusAI(TEM),在最新业绩后强势反弹,市场认同它在医疗数据分析上的价值。这些公司说明 AI投资的第二阶段,正在由基建走向应用。换言之,市场开始不再只关注「谁能提供算力」,而是「谁能真正把 AI 用好,并转化为持续营收」。
短期而言,Oracle 股价暴涨后迅速出现回调,提醒我们市场情绪往往过度波动。部分投资者高追后立刻面对下跌,感受尤为深刻。但从大方向来看,AI作为长期主题并无改变。正如 NVIDIA创办人黄仁勳所言,这是一场「新工业革命」的开端。对投资者来说,更重要的不是去猜测单一大单是否真实,而是能否抓住大方向,并以纪律控制风险。我一向强调,不要因单一消息衝动追价,而是等待近止蚀位的合理时机出手,做到输少少、赢多多,才能安心坐大浪。
每个牛市都有一个核心主题,今次毫无疑问就是 AI。要看见主题不难,ChatGPT横空出世之时,我已经提醒大家这将成为时代趋势;但真正的挑战,是在过程中,你会选择怀疑并频频退场,还是相信并有纪律地坐好。今天我们看到的,不只是Oracle 一间公司的暴涨,而是 AI 热潮重燃,并逐步进入商业化与应用新阶段。对投资者而言,这是新篇章的开始,值得用更长远的眼光去迎接。
潘家荣
富昌证券业务部高级副总裁
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,其管理之客户组合持有PLTR,个人并没持有以上任何股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