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
潘家荣:AI板块调整,强者恒强

踏入11月中,人工智能(AI)主题仍为市场焦点之一,惟不少相关股份自高位明显回调。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心:是否升势已尽?是否估值过高?市场是否即将见顶?笔者认为,反而正是这类短期波动,更值得投资者静心观察与分辨:哪些是真正具实力的强势股,哪些只是憧憬堆砌出来的概念股。

 

表面看来,同样属于AI板块,实际上各企业质素参差。有些企业财务稳健、现金流强劲、业绩持续增长,即使估值偏高,市场仍乐于买单;但亦有部分公司盈利未见起色,只靠憧憬炒作,一旦市场气氛转弱,股价即失去支撑。前者即使经历调整,也能迅速回稳;后者则常常一跌难起,甚至跌穿多重支持位。

 

PLTR在业绩公布后虽表现亮丽,惟市场关注估值过高,导致急跌。当部分个股跌穿10月中低位后,笔者按预设策略减持一半仓位。虽然减持后即时反弹难免令人沮丧,但风险管理的意义,从来不是追求“每次都最靓价”,而是当走势真的转弱时,能够有效控制损失。严格执行操作纪律,远比情绪反应来得可靠。倘若日后股价重拾升势,再视乎信号重新加注亦不迟。

 

减持后所释放的资金,亦应调配至更具升势的标的。例如黄金方面,笔者亦有关注其近期回调后重拾升势,操作上会以3880元作为防守位,作风险控制依据。投资从不在于执着于某一资产,而是懂得分配资源,集中于最强之处。

 

除了走势观察外,近期市场亦聚焦于AI技术带来的就业冲击。据外电统计,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近八万人因AI导入而失去工作,当中不少为白领职位。市场不免忧虑:若就业环境恶化,消费转弱,企业未来盈利能否支持现时高企的估值?

 

笔者认为,这类现象早已出现在历次技术革新之中。AI的普及,确实对某些传统职能构成压力,但对企业而言,正是因为导入AI,提高生产力、降低成本,才令盈利能力提升。资本市场本身并不关注就业情绪,而是衡量企业是否更有效率、是否更能创造利润。从这角度看,AI反而是推升股价的核心动力之一。

 

对个人而言,这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提醒。AI是否会取代人类,只视乎我们选择成为「被取代的一群」,抑或是懂得善用AI工具、与时并进的一群。投资亦如是,与其被市场消息与短线波幅牵着走,不如专注自身策略,透过纪律与系统,安稳度过波动。

 

总括而言,AI板块经历短期调整后,强者与弱者将逐渐分野。投资者要学会从业绩与股价表现中分辨真正的强势股,并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机制。以笔者操作为例,关键支持位不失,便会持续持有;一旦跌穿,则严格减注。因为真正长线获利,从来不是靠频繁走位,而是来自明确纪律与坚定执行。

 

潘家荣
富昌证券业务部高级副总裁
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,其管理之客户投资组合持有PLTR,个人并没持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