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潘家荣:短炒暴涨 vs 长线稳守
港股气氛持续升温,近日多隻细价股轮流爆升,炒风一时无两。继稳定币概念带动部分券商股价倍升,本周市场焦点再落在零售板块:消息指京东(9618)以高达40亿元收购本地零售商佳宝七成股权,触发本地零售食品相关股份借势急升。经营759阿信屋的CEC国际(0759)曾高见0.56元,短短数日飙升近3.4倍;经营AEON的永旺(00984)亦一度急升逾一倍至0.79元,吸引市场关注。有朋友问我:是否应该趁势追入?
笔者一向将投资视为做生意,主张精选实力股、长线经营,因此并不倾向追逐消息炒作型股份。当然,短炒细价股利润潜力惊人,一日升几成甚至倍升并不罕见,对一些短线操作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。短期爆升反映市场沽压较轻,热钱见势涌入,形成抢高格局。这种气氛预计短期内仍会延续,笔者亦不会阻人发达,但若选择参与,心中必须明白这是「炒卖」而非「投资」,更要有明确的止赚止蚀机制,切勿贪恋升势、死守不走。
虽然恒指未见明显爆发,但气氛确实较数月前活跃。7月中,恒指成功突破4月高位,反映资金有回流迹象。不过,恒生科技指数与大型科技股如阿里(9988)、美团(3690)等,仍未突破前高位,整体升势不够强。反观美股方面,标普指与纳指早已升穿2至3月高位,甚至多次创历史新高,市场动能与资金流向形成鲜明对比。
虽然部分投资者认为港股估值低、弹幅可能更高,但从长线角度看,整体经济与企业质素、美股仍佔明显优势。内地经济复甦缓慢,消费疲弱、电动车市场内卷严重,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压力,反映在大型股表现上亦见一斑。现时市况与2015年某程度相似:指数缓升,但细价股炒风活跃。然而,当年经历亦提醒我们,概念市终究难以持久,真正值得长线持有的,仍是具竞争优势与实际盈利能力的企业。
笔者一直强调:「宁可错过,不要乱追。」短线急升固然吸引,但这类股份难以重仓操作,就算翻倍亦未必对资产有显着帮助;相反,若因此换马离开原本优质持股,反而可能「劣币驱逐良币」,错失真正长线财富的增值机会。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笔者「执着」,但我认为这是对自己操作逻辑的坚持。短暂的刺激看似精彩,但代价可能非常高昂。就如近日在Coldplay香港演唱会掀起热议的KissCam事件:原本是舞台上一个浪漫互动,却意外拍摄到已婚人士与第三者亲密拥抱,最终爆出丑闻,甚至传出被辞退的消息。为了一时快感,竟然赔上事业与名声,实在得不偿失。
投资亦如是:追逐一时话题、乱入消息股,或许有机会中奖,但更多时候,是以牺牲纪律为代价。只要我们拥有一套有效的选股与风险管理系统,坚守投资逻辑,就不必左顾右盼,亦不用每次市场热炒时患得患失。
记住:在牛市之中,真正赢钱的,从来不是跑得最快的人,而是能够坐得最稳的人。
潘家荣
富昌证券业务部高级副总裁
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,并没持有上述股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