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
潘家荣:拆解美股「九月魔咒」

踏入九月,又是开学的大日子,美国早前裁定大部分广泛徵收的关税违法,总统特朗普(Donald Trump)寻求最高法院「加速裁决」,增添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,加上受AI科技股拖累,美股从历史新高回落,有些朋友便立刻追问「美股9月魔咒」该如何部署?

 

「9月魔咒」是华尔街流传多年的一个股市现象,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历史数据统计,9月常是美股表现最差的月份,自 1928 年以来,9 月平均下跌约1.2%,美股三大指数往往在这个月创下全年最大跌幅,即使处于牛市中,9月同样常出现调整或波动加剧,表现为12个月份中最差。

 

那麼为何会这样?首先可能是一种「自我实现的预言」,很多朋友很多人担心10月股灾(比如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1987年大崩盘的大跌),所以提前在9月减仓避险。再者,2001年911恐袭和2008年金融海啸中雷曼事件也均在9月发生,加深市场对「9月不祥」的印象,基于过往经验认为9月股市下跌机率较高,因而提前减仓,导致沽压集中。大家一起预期9月下跌,便更容易「预期变成现实」而真的下跌。

 

此外,由于美国的税务策略,美国投资者常在9月卖出亏损股票锁定亏损,用来抵减资本利得税,这种「卖亏买赢」的操作,亦会增加市场压力,短期放大跌幅。9月也往往是家庭开学、缴税开支较多月份,也会资金抽离股市。而且经历夏季淡静(Sell in May and go away)后,市场往往在9月重新调整配置,波动率增加,更容易加剧跌势。

 

不过,「9月魔咒」并非每年都会灵验,虽然过去35年中下跌次数也高达18次,是唯一下跌多于上涨的月份,但也即显示了不是每年都会下跌,所以只因为「9月魔咒」就盲目清仓并不理性。即使是有9月有历史数据显示表现较弱,便作好心理准备市场或出现调整,其实美股自4月下挫后,其后节节上扬,加上之前的AI下跌影响市场气氛,调整回落也是很合理的事情。

 

「9月魔咒」只是统计上的季节性偏弱,而不是必跌定律。魔咒只是提醒保持警惕,不是指令。市场永远在变化,控制风险依靠纪律,而不是迷信月份。如果指数或个股仍处强势,没必要因魔咒提前沽货离场,反而在这市场喘息之时,更值得乘着机会「汰弱留强」,留意没有跌穿前低位的个股,等候强势股出现近止蚀位再考虑买入。

 

笔者一向认为市场并不是预判,更重要的跟随市场走势而行,与其被「魔咒」带动情绪影响操作,不如谨守纪律应对任何走势。只需观察市场实际走势,根据行之有效的策略操作,跌破关键支撑便减仓,若然没有跌穿低位则继续坐。事实上,笔者在之前美股下跌之时,个股穿了8月头低位,已按照策略减至半仓,等待市场喘定再行加仓。

 

潘家荣
富昌证券业务部高级副总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