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
潘家榮:投資紀律勝於捷徑

上星期於社交媒體上,筆者留意到《經濟一週》編輯部推出的《華爾街系列》,介紹了幾位傳奇投資者的投資理念,包括對沖基金大師 Ray Dalio、量化投資教父 Jim Simons,以及指數基金之父 John Bogle。文章寫得深入淺出,值得細心品讀。

 

三位投資大師的風格可謂迥然不同:Ray Dalio 強調宏觀經濟與風險平衡,透過資產配置對沖不確定性;Jim Simons依靠數學與電腦模型,將投資完全系統化,盡量剔除情緒影響;至於 JohnBogle,則以「長揸指數基金」改變了無數普通投資者的命運,令大家以低成本分享市場長期回報。

 

不同路徑,卻同樣成功,說明市場之大,容得下多元化的方法。最值得學習的地方,是他們都不是靠一時的運氣,而是靠長年累月的鑽研,建立起一套自己能夠堅持的策略,並且在市場波動時不被情緒左右。散戶往往因為短期消息而頻繁改變部署,甚至人云亦云,最終難以積累長期回報。大師的共通點,正好提醒我們:投資世界沒有捷徑,靠的是紀律與耐性。

 

對普通投資者而言,未必人人都能像 Dalio 那樣宏觀配置,或像 Simons那樣運用複雜數學模型,但我們完全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—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然後持之以恆。無論是長揸優質企業,還是分散投資指數基金,只要有清晰策略並能嚴守紀律,長遠都能分享到市場的成果。

 

回到市況,美股標指近日再度破頂,但 AI板塊卻在高位出現回調。Palantir(PLTR)等股份受沽空機構及研究報告影響而短線急跌,市場情緒隨即轉弱。不過,這種情況其實屬於牛市中十分常見的現象——板塊之間的輪動。某些板塊升得急,自然需要時間消化,資金便會流向其他表現較硬淨的行業。

 

筆者認為,AI仍然是今個牛市的核心主題,長遠發展方向不變。以 Nvidia為例,早於2023年股價急升後,便在高位反覆整固了一年多,直到業績追上增長,才再度破頂。這正好說明,即使短線受壓,只要基本面持續向好,股價最終仍會走出新一浪。

 

操作上,筆者一向重視紀律。在早前 AI股跌穿7月底低位時,已經減持了一半倉位,先降低壓力,避免因市況不利而承受過大風險。至於未來部署,便是觀察倉位能否逐步回穩,若行情重新企穩向上,再逐步加回,而加注的未必一定是同一批AI 股,也可能是近期走勢更硬淨的強勢板塊或個股。這樣既可把握主題升浪,又能確保操作靈活。

 

總結而言,《華爾街系列》提醒我們,成功投資者可以有不同風格,但共通點是持續鑽研與紀律操作。對投資者來說,與其追逐短線雜音,不如建立一套自己能堅持的策略。在牛市中,不必每次回調都大驚小怪,重點是分清長遠方向,並嚴守紀律。AI
主題或許需要時間消化,但牛市仍在,耐性與紀律才是最重要的致勝之道。

 

潘家榮
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,其管理之客戶投資組合持有Nvidia(NVDA)、Palantir(PLT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