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潘家榮:紀律持股,順勢而行
踏入第四季,人工智能(AI)再次成為市場焦點。多隻科技股相繼突破前高,Nvidia(NVDA)早前亦宣布將於 2025 年 3 月舉行新一屆GTC 大會,其創辦人黃仁勳形容,AI 並非短期熱潮,而是猶如工業革命的新篇章。消息刺激投資者重新關注 AI發展,不少人詢問:「現在是否仍可入市?是否已經升得太多?」
這正正反映出市場普遍的「坐不定」心態:看好長遠,但一遇震盪便急於止賺離場;又或者升勢一出現,就心急追高。結果在走來走去之間,反而錯失真正的大浪。相反,若持有清晰的操作機制,有止蝕防線在手,未跌穿便繼續持有,往往才能真正享受趨勢帶來的回報。
其實,早在 8 月時,AI 板塊出現調整,不少人擔心升勢結束,急於減持避險。但若事後回看,當時不少個股只屬技術性回吐,根本未曾跌穿關鍵支持,近日更已陸續重拾升勢、再創新高。這類「震倉式回調」,正是牛市常見現象,目的就是令缺乏紀律的投資者提前出場。
市場永遠存在雜音。有人估頂、有人懷疑,但資金的流向不會說謊:每次出現破頂的,往往是基本因素強勁、趨勢明確、並且具資金支持的板塊與個股。因此,若能觀察哪些股票率先走出新高,哪些領域持續獲得資金追捧,自然能更有信心地順勢而行。
黃仁勳亦在訪問中提到,AI 的應用正由訓練模型過渡至大規模推理部署(inference),未來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,預期將由目前的全球佔比約2%,於五年內倍增至 4%。這意味整體 AI 生態仍處於商業化早段,長線趨勢遠未完成。
不過,市場情緒往往比基本因素波動得更快。不少投資者,手中持有強勢股票,卻因短期升幅擔心「升得太多」,急於止賺,反而對組合中表現平平、甚至跌勢未止的股份不捨止蝕,結果變成「賣強留弱」,長遠回報被大幅拖低。
而筆者一直強調,與其猜頂估底、感覺操作,不如建立明確的策略與紀律。設定好風險控制點,跌穿減持、守住續抱,如此才能在波動中持盈保泰。不少投資者之所以坐不穩,原因並非市場太波動,而是心中無操作機制,結果容易情緒化應對。
以 Palantir (PLTR)為例,今年雖然升幅驚人,期間亦多次出現震盪,甚至曾因美國國防部內部備忘錄而一度急挫。但只要認清事件性質、理解公司澄清的內容,並結合圖表支持位,便可理性判斷風險,避免因一時恐慌而錯失長線機會。
目前 AI 板塊的整體氣氛,仍然未見全民瘋搶。很多人依然處於半信半疑狀態,不少人仍等待「合理回調」才入市。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,這種「未進入狂熱」的氛圍,正好是順勢而行、提早部署的有利時機。
總結而言,AI 並非一時熱炒,而是技術與需求雙軌推動下的長期大趨勢。在趨勢未變、氣氛未熱、資金仍流入的情況下,若能透過紀律與策略長線持股,自然能坐穩整段大浪。與其估頂走出走入,不如安坐船上,讓趨勢帶領你向前。
潘家榮
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,其管理之客戶投資組合持有 NVDA、PLTR,個人並沒持有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