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
潘家榮:不估頂,但要有策略

近期在《財富》雜誌的高峰會上,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·戴蒙(Jamie Dimon)談到人工智能(AI)的投資熱潮時表示:「不能把人工智慧看作泡沫」。他指出,現時企業投入上兆美元興建資料中心,以支援AI龐大的運算需求,涵蓋伺服器、網絡、電力等實體基建,這些都是實際資本開支,而非空轉炒作。他提醒投資者,不應只看市場氣氛,而要觀察項目是否真正能創造持續價值。AI具備生產力與商業化潛力,仍然是長線的結構性趨勢。

 

如果講氣氛,比AI更熾熱的,恐怕要數黃金。隨著地緣政治緊張、通脹壓力持續,以及全球貨幣貶值預期升溫,黃金價格今年屢創新高,更一度突破每盎司4,300美元。市場情緒亦明顯轉變:幾個月前,仍有不少人趁高位放售金器套現,擔心價格過高;而如今,深圳羅湖水貝等黃金市場出現人潮湧現,甚至傳出部分熱門金飾「賣到斷貨」。這一冷一熱之間,正正反映市場心理從「不信」走到「怕錯過」。

 

這種「見升嫌貴、越升越買」的情緒,在投資週期中反覆出現。升浪初期,市場多數抱懷疑態度;當價格升多一段後,開始出現「太貴不買」的聲音;直至升得更高、新聞鋪天蓋地報導利好時,氣氛進入亢奮階段,大家又怕錯過機會而爭相入場。這並不是要說黃金出現泡沫,而是提醒投資者:當氣氛變得過熱時,市場往往已走到升勢中後段。

 

筆者早於上年四月已提出長線看好黃金,當時金價僅約每盎司2,000美元,並指出突破長線三頂後,有機會展開新一輪升浪。如今升勢已如預期實現,一貫原則仍然不變——不估頂,但要有策略。

 

黃金升得太快,現階段已缺乏近的止蝕位,若無持貨者,不建議在沒有明確風險控制的情況下追入。筆者手上部分實金作長期配置,不作短線操作;至於黃金相關股票,則會按個別防線執行,例如若跌穿月初低位,會先減半倉,留注碼轉入更強勢板塊。

 

相比之下,AI氣氛反而平靜得多。即使AI仍是市場主題,不少投資者卻抱觀望心態,甚至等它「回調先買」。這種心態正好反映:AI仍處於牛市的中段階段,遠未進入全民追入的亢奮期。反觀黃金,市場情緒已明顯轉熱,新聞、社交媒體、甚至零售層面都充滿興奮語氣。投資者應學懂觀察這種情緒轉變,因為市場由冷轉熱的過程,往往比價格變化本身更具啟示性。

 

「華爾街從來沒有新鮮事。」每次升浪都經歷「不信—懷疑—追高」的階段。當大家開始爭相入場、害怕錯過時,反而是最需要保持冷靜的時候。真正的投資紀律,不是猜頂或逃頂,而是在熱潮中仍懂得風險控制——不盲目追、守止蝕、有策略地分注行事。牛市未完,但理性永遠是投資者最有價值的護身符。

 

潘家榮
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