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及教育
News and Education

潘家榮:無人能預測市場,關鍵在觀察反應

上週六,《華爾街日報》一篇評論文章標題引人注目:「為何市況上升?誰人知道?」(Why are Stocks Up? Nobody Knows.)初看或覺得無厘頭,但細讀內容,卻精準點出市場的現實:沒有人真的能夠準確預測市場走向,而這,正正是投資者最應理解的一點。

 

文中引用了一段1998年刊登於《The Weekly Standard》的虛構新聞:「今天早上市場大漲,沒人知道為什麼,也沒人事先預測到。」(“The market rallied early this morning for reasons nobody understands and nobody predicted.”)雖然只是虛構情節,但放到今日,仍是對金融市場極具諷刺意味的真實寫照。

 

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希望透過業績、經濟數據、消息面來預測市場走勢,將好消息等同升市、壞消息預示跌市。初時看似合理,但實際往往走勢很快就偏離預期。正如四月特朗普簽署加徵關稅行政命令,當時市場一度急挫,評論紛紛唱淡美股,結果美股卻一路高歌猛進,標指更創下近百年新高。

 

這讓不少朋友都感到疑惑,難以明白「為甚麼市況會上升?」但筆者想說,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方向。投資從來不是要預測市場的未來,而是學懂觀察市場的實際反應。市場充滿消息與雜音,即使是同一則消息,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解讀。近日VIX再創新低,有人認為市場穩定無憂,有人則擔心過度樂觀埋下風險種子——到底哪個解讀正確?其實根本無需糾結。真正重要的,是市場實際的走法,而非你對新聞的演繹。

 

這幾天正值科技巨頭公佈業績,最新的例子就更有說服力:Meta 和 Microsoft 都交出強勁業績,雙雙錄得收入與盈利增長,最重要是 AI 業務開始帶來實質回報。Meta 提到 AI 已推動廣告效能與平台用戶活躍度,而 Microsoft 的 Azure 雲端服務與 AI 模型整合進一步提速,AI 應用成為收入增長主因。市場對此反應正面,業績公佈後股價齊齊上升,進一步印證了投資 AI 不再是純憧憬,而是開始見真章。

 

這就說明:真正關鍵的,不是你怎樣分析一間公司的前景,而是市場是否受落。只要市場受落,股價自然越升越有。反之,若績後仍然弱勢,就不要抱著「市場錯了」的心態逆勢操作。太多投資者高估了自己的判斷,低估了市場的力量,最終輸在「太有主見」。

 

筆者一直強調,要放眼大方向,避免為短期波動所迷。根據統計,美股七成時間處於上升期,投資若只懂估頂估底,反而錯過真正可觀升幅。投資的本質不是爭拗誰對誰錯,而是找出趨勢、跟隨趨勢,並在風險可控下讓利潤奔跑。

 

總結而言,與其嘗試預測市場「點解升」,不如專注觀察市場升完之後「反應點」。當你見到強勢股績後破頂、市場明顯受落時,順勢操作反而更有效率。只要做好風險管理:定好止蝕,不穿就繼續坐,那麼就無需對每一個新聞都過度解讀,更不會錯過牛市中的真正機會。

 

潘家榮
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
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,並沒持有上述股票